| 首 页 | 立品图书 | 立品书友会 | 回归心的生活 | 重塑心的文化 | 春暖花开博客 | 购书指南 | 共生书院网站
订阅生命花园电子报 E-mail:
搜索:  
牟宗三:道家玄理之性格(三)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立品图书 >> 重塑心的文化 >> [专题]道家二十讲 >> 正文
牟宗三:道家玄理之性格(三)
[ 作者:牟宗三 | 来源:道家二十讲 | 点击数:4965 | 时间:2007/12/24 ]

 

道家玄理之性格(三)


牟宗三

 

  现在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刚才说无有是道的双重性,合在一起就是玄,玄才能恢复道创生万物的具体作用。通过徼向性就实现一个东西,即创生它、使它出现,所以徼向性(有性)是万物之母。如此就不只限于主观的生活上,天地万物也出不了这无与有的范围。这样当然是个形而上学,也想对存在有个说明,但这说明仍只是个主观的、从实践上说的,而且还是境界形态的说明。这和西方哲学直接客观地由对象方面讲实有形态的形而上学显然不同,这不同是大分类,是很容易分开的。那么再看看它和儒家佛教各有何不同,借此以作详细的分别。中国三大教都是实践的,都从主观面讲,那为何还有儒释道的不同?道家是纯粹的境界形态,和儒家佛教的分别相当微妙,当该如何了解?关键就寄托在这第四个问题,就是玄恢复“道之创生万物”之具体的创造性。说创生创造,是暂时方便笼统地先如此说,以与知识论相对。知识论只是论认识对象,而不是论创造对象。讲道不可以知识论水平(horizontal)态度讲,而是要把横的态度竖起来,是从上往下直贯地讲,这是纵的(vertical),纵的表示道之创造性。

  道家的道和万物的关系就在负责万物的存在,笼统说也是创造。这种创造究竟属于什么形态?例如“道生之,德畜之”(《五十一章》),道也创生啊!庄子也说:“生天生地,神鬼神帝。”(《大宗师》)天地还要靠道来创生,何况万物?《道德经》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不明明用生吗?所以要用现在的话说创生创造不能算错,但你要是再进一步了解,就知道用创造这个名词不很恰当。尽管也用生字,但照道家的讲法这生实在是“不生之生”。儒家就是创生,《中庸》说:“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那个道就是创生万物,有积极的创生作用。道家的道严格讲没有这个意思,所以结果是不生之生,就成了境界形态,境界形态的关键就寄托于此。

  因此创造(creativity,creation)用在儒家是恰当的,却不能用于道家,至多笼统地说它能负责物的存在,即使物实现。“实现”更笼统,说创造就太落实了。所以我们不要说创造原则,而叫它“实现原则”(principle of actualization)。实现有许多种方式。基督教的上帝创造万物是一个意义,以创世纪神话的方式讲,上帝从无创造万物。儒家讲天道不已创生万物又是一个意义,那不是从无而造,而是“妙万物而为言”的那运用的创造。二家都讲创造也还有不同,但都可以用实现原则说。佛教根本不能用创造,说涅槃法身,说般若创生万法是不通的。即使说实现也不恰当。但到圆教也总能维持住“法底存在”之必然性。若勉强说实现,这是天台宗所说的“理具事造”之实现,实即是必然地一起带着呈现。是故不管是耶教的上帝、儒家的道体、道家的玄、还是佛教的般若法身,若笼统地都用实现原则说,这“实现”的意义也不一样,尤其在佛教方面为特别。这个问题甚为微妙。现在只简单地如此说,以后将有机会较详细地讲。

  道家只能笼统地说实现原理,不好把它特殊化,说成创造,因此道家是彻底的境界形态。若要再多说些,多加点颜色,那把它规定成上帝好呢?还是儒家的道体?还是般若法身?《道德经》中都不规定,只一个玄字就够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也说道家最为哲学性,最philosophical,formal,对实现原理没有特殊的决定(no special determination)。若决定它为梵天、上帝或是于穆不已的天命道体等,照道家看都是对实现原理的特殊规定,严格讲都有特殊的意向。道家没有这些决定,所以最philosophical,最有哲学中逻辑的普遍性,也可说是逻辑的空洞性。玄创生天地万物之生其实是“不生之生”。假定你了解不生之生,那么前面所讲的你都能懂。这很微妙,读读《道德经》就会知道,仔细了解就可以看出这是很深的智慧。

  由不生之生才能说境界形态,假定实是生就成了实有形态。譬如儒家天命不已的道体就实有创生万物的作用,就成了客观的实有,创生的实体了。道家的道是无,无起徼向性,从徼向性说生万物。因此首先不能客观地说客观世界有个东西叫无来创生万物,而要收进来主观地讲,靠我们有无限妙用的心境,随时有徼向性,由徼向性说明客观事物的存在。它又是不生之生,完全以消极的态度讲。前面说徼向性没有对象,无本身就可以发,由此说创造性比较容易了解,以作文章为例说明创造。当有无混一成了玄,在具体的生活上运用表现,乃是连着这个世界而说的,不能把世界暂时拉掉,专讲创造之源。分析地讲的道,当然是超越的,但道也是内在的。既超越而又内在才是具体的道,东方思想都是如此。既然内在,那道具体的运用一定和万物连在一起说,就是连着万物通过徼向性而生物,这就是不生之生。若不和万物连在一起,徼向性完全从无说,使你了解道的创造性,那只是开始的分解的了解,一时的方便。圆满的说法是无与有合一的玄作为万物之母、之根据,“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切东西都由此出。若没有天地万物也可以讲道的徼向性,那就是耶教式的创造万物,即儒家亦不如此,因儒家是“妙万物而为言”的运用的创造。故亦必须和万物连在一起说。道家的道之具体的妙用即玄固然必须要和天地万物连在一起来说,但这时说创生,创造的意义就不显,而生就是不生之生,这才是道家的本义、真实的意义。

  何谓不生之生?这是消极地表示生的作用,王弼的注非常好,很能把握其意义。在道家生之活动的实说是物自己生自己长。为什么还说“道生之德畜之”呢?为什么又说是消极的意义呢?这里有个智慧,有个曲折。《王弼注》曰:“不禁其性,不塞其源。”如此它自己自然会生长。“不禁其性”,禁是禁制,不顺着它的本性,反而禁制歪曲戕贼它的本性,它就不能生长。“不塞其源”就是不要把它的源头塞死,开源畅流,它自会流的。这是很大的无的工夫,能如此就等于生它了,事实上是它自己生,这就是不生之生,就是消极的意义。譬如说你通过道的徼向性徼向到这个杯子,就使得它存在。其实并不是你的徼向性真正能创造出这个杯子,还是它自生自在。这是要你让开一步,你若操纵把持它,它不能生长就毁灭了。

  在这意义上,道家哲学很合乎自由主义的精神。自由主义一定讲开放的社会(open society)。什么都不可以,社会不都塞死了吗?这就是禁其性塞其源,绝对不合道、无道。道家就在此讲道、讲无为、自然、讲道的无性有性。从这里说到创生就是不生之生。这是很大的工夫,因为人都想向前操纵把持,现在叫你退一步,不是很难吗?退一步就是open society,一操纵把持就封死了。

  自由主义(Liberalism)的兴起,就是要把操纵把持解开,成为open society。所以在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下,尽量减少政府的权力,并且用社会上的人民来制衡,给它一个check,limitation,事情由人民自己做,政府在一旁监督大家冲突过分的地方。这是英美的民主精神。社会上有许多社团,整个社会的充实饱满,一切的活动作业,都是各社团自己在做,照拉斯基(Harold Laski)讲的国家哲学,政府的作用只是coordination,调解冲突而已。coordination在几何学上名曰坐标。平常的使用,则不能说坐标。张君劢先生翻成平停酌剂的作用,是意译,很文雅也很恰当。coordination就是四面的四个点四个社团互相制衡,互相对列。这字本身的意义严格讲就是“对列之局”,相对摆在那儿,而有一个结构,成一个局面。与此相反的是subordination,是下向上的隶属。coordination就是《大学》所讲的“絜矩之道”。絜矩的作用是使社会上的各社团互不隶属(并非无关系),各有各的作用(function)与职务,调和得很好,成一个方形。絜当合讲,矩是方形,合成方形天下才能平。《大学》中早就说治国平天下,如何平?依絜矩之道才能平,subordination就不能平。一个国家之内政府的作用就是依絜矩之道来尽责任,来行絜矩的作用,就是平停酌剂的作用,这样才自由,才是open society(参阅《政道与治道》第三章)。

  道家深切感受到操纵把持禁其性塞其源最坏,所以一定教人让开,这就是不生之生,开其源让它自己生,不就等于生它了吗?这是个大工夫,能做到这一步就合道、有道,做不到就不合道、无道。

  道家当智慧看,是人生的智慧,平常可以在自己生活上有受用。当学问讲,是个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这个大教的系统性格要能分辨,和其他的系统相比较,就可以看出来。这次所讲就是如何了解道家的系统性格,大体都写在《才性与玄理》一书中,去看一看就知道,再看看老子《道德经》就能了解。中国人讲自己中国的学问当该有敬意,有真诚,讲得很恰当才行。所以要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把生命不要完全只限在横切面的时空里,要把自己的生命纵贯地通起来,这才是真正扩大自己的生命,这样于古典才可有相应的了解。现在人的头脑大都只是横切面的,生命不能通于文化背景,所以不能和古人的智慧相契应,大都是乱讲一气,因此大家不可不仔细用功。

 

(《道家二十讲》第十二讲(三) )

 

上一篇文章: 尤智表: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二)
下一篇文章: 钱穆:从中西历史看盛衰兴亡(一)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光钻:以<易经>为基础的能…[1973]
· 汤用彤大德文汇[1725]
· 杨仁山大德文汇[1642]
· 唯象解易:易学入门之一[2812]
· 牛妈古法育儿启蒙[1826]
 
· 汤用彤大德文汇[1725]
· 杨仁山大德文汇[1642]
· 唯象解易:易学入门之一[2812]
· 牛妈古法育儿启蒙[1826]
· 坤乐集要[2877]
 
· 我命在我也在天:道家筋经…[1553]
· 道家的社会关怀(三)[8975]
· 道家的社会关怀(二)[9304]
· 道家的社会关怀(一)[10111]
· 禅修的效果(二)[10736]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购书指南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
  立品图书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7500886号-1